人民日报:用品牌 讲述中国故事

2017年12月25日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管理员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4日 08 版)

12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中国品牌论坛在京开幕,论坛期间启动了“新时代品牌强国计划”,格力电器等7家企业首批加入品牌计划。品牌如何做大做强做优,如何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他们有话说。

——编者

格力工业机器人。

格力电器

160个国家地区见证不一般的“中国造”

本报记者耿磊

日前,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国首个空调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在广东成立,这是我国空调行业打造“中国创造”新高地的又一进展。

坚持品质过硬,追求自主创新,20多年间,格力从一个年产值不到2000万元的小厂,蜕变成长为具有领先技术的国际化家电企业。

1997年,格力打出“好空调,格力造”的口号,成功树立了“质量好”的品牌形象。不过,格力当时的空调压缩机、电机等核心部件都是买来的。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格力面前的首要问题。

“2005年以后,格力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我们不光做用好材料堆出来的产品,更要做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坚持自主创新,就是董明珠为格力开出的药方。

2010年,格力提出“掌握核心科技”理念,此后在研发领域逐步走到世界前沿。到2015年,格力又提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展现出企业的自信。

如今的格力,拥有1万多名科研人员,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0个研究院、52个研究所、727个实验室,2016年申请技术专利7422项,平均每天有超过20项专利问世……

在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下,格力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球家电领军企业,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3亿。今年,格力更是入选福布斯2017年世界最受信赖企业。

“互联网时代是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对制造业来讲,如果沿用传统模式,就会丧失竞争力。”董明珠说,“我们要让格力产品多元化。”

如今,除了空调,格力还进军了手机、智能家居系统、新能源汽车,甚至装备制造等产业。

经过5年发展,格力不但完成了内部生产线的自动化,还面向市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打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产品,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五粮液十里酒城。

五粮液集团

香飘国际市场大步迈向千亿规模台阶

本报记者左怡兵

今年以来,夏季达沃斯论坛、阿斯塔纳世博会等重要国际舞台,一个中国品牌频频亮相;而在哈萨克斯坦、以色列、捷克、德国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这张享誉海外的“飘香名片”,就是五粮液。

这几年,曾经日子好过的白酒业,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短期内消费群体又呈规模性递减。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曙光的回答是:“面向世界市场,五粮液着力研究新消费需求,努力破解白酒年轻化、国际化这道重大课题。”

2017年6月,五粮液集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积极通过战略创新、品牌创新与营销创新,力争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前实现经营规模跨越千亿台阶。

继续保持“五粮酿造”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品质,五粮液集团又牵头研发低度白酒产品,并加大与国际名牌合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海外市场规划方案,积极将五粮液推向世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五粮液迎来了拓展海外消费市场的战略契机。8月上旬,五粮液品鉴推介会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展出了低度白酒——39度五粮液,并以此为基酒调配出适合海外消费者口感的鸡尾酒,获得与会品酒师一致好评。

创新,是品牌的生命力。五粮液集团开拓细分市场,携手奥地利第一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推出首款高端婚庆定制礼品酒“缘定晶生”,创造了第一个白酒和水晶结合的时尚品牌。“希望以差异化服务为切入点,助力五粮液在国内国际市场创新发展。”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说。

全方位的渠道布局,也成为五粮液集团的一项核心竞争力。通过“百城千县万店”工程,集团全力推动五粮液营销体系、营销队伍以及经销商队伍的战略升级。

海航“光明行”公益项目。

海航集团

五星品质服务多个产业领域领先全球

本报记者宋飞

2017年6月,在巴黎“全球最佳航空公司TOP10”颁奖典礼上,海南航空首次进入SKYTRAX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前十名;同时,海航连续第七年斩获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称号。

25年,海航铸就世界级中国品牌。从1架飞机、1条航线到逾1250架飞机、近1000条国内外航线;从偏居小岛的单一航空运输企业到布局全球的大型企业集团。

海航从海岛飞向世界,成为世界级全球企业,位列《财富》500强第170位。这源于品牌渴求创新的努力、适逢盛世的机遇以及社会价值的追求。

创建伊始,海航就秉持“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共同追求,凭借“五星品质的服务”与“东方待客之道”的品牌效应,海航国际航线客座率和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

乘着中国改革发展的东风,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中。自2015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海航先后开通运营29条“一带一路”国际航线,搭起空中互联航线网络。同时,海航以航空桥梁为突破口,在全球7个产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创建和管理了15个世界级品牌。海航将自己独有的东方待客之道融入每一个发展机遇中。

“造福于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是海航的使命和追求。海航所实践的新商业文明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即“以德养身、以诚养心、以义制利”,与西方现代管理制度的“术”融合在一起,把企业的盈利目标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实现互利共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商道精神。

伟大的时代呼吁伟大的品牌。海航集团是民族的企业、民族的品牌、民族的骄傲。展望新时代,海航将密切结合国家政策,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实现产品与品牌双升级。

已25岁的海航怀抱赤子之心,在品牌国际化之路继续阔步前行,将中国品牌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带到海外,遍及世界。

 格兰仕自主制造微波炉核心部件磁控管。

格兰仕集团

工匠精神铸品质世界工厂变身世界品牌

本报记者齐志明

因为供应商配套问题,一批将要运送到法国的微波炉,出货时间将延迟长达5天,怎么办?这家企业毅然决定:走空运,保证按期到货。每台微波炉13公斤,空运成本巨大,如此诚信之举,让该企业在欧洲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

这家企业就是格兰仕。“几十年来,格兰仕人用极其认真的态度,赢得了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同和信任。”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说。

回到上世纪90年代,怀着“让中国老百姓用上最绿色、最环保、最节能家电”的梦想,格兰仕在1992年从轻纺行业转型做家电,第一个项目选择了微波炉。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格兰仕追求的目标。一开始,格兰仕就高起点谋划发展:从欧美、日本引入最先进装备,先在成熟的欧美国家打开市场,与业内一流跨国公司合作,对标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凭借这份“专注”和“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发展思想,格兰仕用7年时间成为世界微波炉大王,并向空调、冰箱等白色家电领域全线拓展,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一家标志性企业。

2004年,格兰仕邀请全球客户到法国参加新品推介会,这成为格兰仕从微波炉“世界工厂”迈向“世界品牌”的重要转折点。按最高质量标准生产,让品质引领品牌升级,再面向全球,把格兰仕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实现质的飞跃。

在人才国际化、装备自动化领域,格兰仕近5年的整体投入,比此前20年投入的总和还要多。通过真金白银地锻造,格兰仕蹚出了一条独特的品牌建设路:核心是做自主品牌,同时兼做租赁、合资、合作品牌,多条腿走路。

“聚合发力,创新发展。专注是格兰仕发展的根本,也是转型升级的基础。”梁昭贤说,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品牌,实干创新的工业精神不能变,汗水加智慧等于实力,这个发展公式永远不会变。

消费者购买伊利金领冠奶粉。

伊利集团

视品质如生命跻身世界乳业八强

本报记者王洲

从单一产品,到产品涵盖液态奶、酸奶、冷饮等多品类;从日产奶700公斤,到每天将超1亿份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最初的养牛合作小组,到跻身全球乳业8强的实业集团……伊利的发展是中国迈入全球乳业强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沙床结块变硬会影响舒适度,为保证奶牛睡得舒适,员工总结出一套独特方法:“我们跪在沙床上,用膝盖直接感受舒适度。”品牌发展必须夯实品质基础。在产品标准上,伊利制定的企业标准甚至比国家标准高出了50%。“‘视品质如生命’,伊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

创新是伊利品牌发展的又一驱动力。早在1999年,伊利就建立了中国乳业首个“事业部制”模式。“当时引发了激烈争论,有人说‘事业部制’前景不明。”回忆当年情况,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笑着说,事实证明尝试是对的。

伊利在生产上也创新不辍,攻克了“乳糖不耐”这一难题,为不能耐受乳糖的消费者消除困扰。近年来,伊利还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打造了伊利欧洲研发中心,为企业创新注入新动力。为了让创新有方向,伊利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信息化技术,抓取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为产品创新提供量化支持。

酒香也怕巷子深,迈向国际化必须积极走出去。服务奥运会、G20杭州峰会等重要活动,伊利不断拓展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走出国门,与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合作推出高端液态奶,在欧洲、大洋洲、美洲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了合作共赢。2017年3月,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二期在新西兰正式揭牌,当地一位奶农说:“伊利的到来推动了我们经济和社区发展,我们欢迎这样的中国企业。”“这不仅是经济合作,也是文化交流。”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说,伊利在获得优质奶源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和中国品牌传播到了国外。

恒大帮扶的贫困户喜搬新居。

恒大集团

6000多条标准撑起世界特大房企

本报记者赵丹彤

“一头牛只要1万块,比市场价整整低了3000块哩!”刚从贵州毕节大方县第一扶贫牛超市买牛回来的农户们,个个喜不自胜。

统一引进草原牧区优质母牛,3年内全额担保、全额贴息、全额保险,“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一体化经营,让贫困户买牛、养牛无后顾之忧。

“牵着牛,奔小康!”这是恒大集团和大方县结对扶贫的一个缩影。恒大从2015年12月1日起,计划3年内投入30亿元,开展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如今,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都享受到各项红利,12.73万人已初步脱贫。今年5月起,恒大继续投入80亿元,帮扶毕节全市92.43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稳定脱贫。

大量公益投入,离不开实力支撑。

世界最大房地产企业,总资产1.5万亿,跻身世界500强……经过21年探索实践,恒大适应经济社会与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金融、健康为两翼,文化旅游为龙头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我们已经完成了从单一‘房地产业’到‘房地产+服务业’的成功转型”,董事长许家印说。

13年前的5月1日,耗资千万但不符合精品标准的金碧世纪花园中心园林被恒大人亲手砸毁。“这一砸,唤醒了全体员工的品牌和精品意识。”作为行业唯一一家全部精装修交楼的大型房企,恒大制定了6000多条“精品工程标准”,和国内外800多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并于2015年起带头实施“无理由退房”,赢得用户交口称赞,也为行业树立标杆。

2011年,海南海花岛项目开工,集聚会议会展城、博物馆集群、影视基地等28种业态。恒大还推出融合中国文化、历史的恒大童世界儿童主题乐园。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拳头产品——“恒大养生谷”也于日前发布。服务社会、树标立牌,恒大将走得更扎实、更稳当。

凯迪承建越南冒溪环保燃煤电厂。

阳光凯迪

拟建200个生物质电厂“柴火垛”变亿吨级“绿油田”

本报记者卢泽华

这些年,阳光凯迪董事长陈义龙和公司员工没少和农民打交道。深入田间地头,他们不收粮食,而是专门盯着谷壳秸秆、树皮竹梢。这些通常被一烧了之的“柴火垛”,在他们眼里,是能产出亿吨级能源的“绿油田”。

阳光凯迪,是一家专注生物质能源的高科技企业。生物质能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地球上的太阳能,绿色清洁可再生。今年,阳光凯迪与华电集团携手,将共同处理京津冀地区500个县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污泥。“这些能源足以替代大量民用散烧动力煤,当地雾霾天数也必将减少。”陈义龙说。

变废为宝,向阳光和“废弃物”要资源,理念不可谓不超前。当初,是什么原因让凯迪选择了这条道路?

作为一家以电厂输灰管道除垢业务起家,后又在脱硫市场独占鳌头的企业,为了转型,凯迪着实费了一番周折。回望13年前,我国脱硫市场正处于鼎盛时期,一个炼钢、发电企业的脱硫工程,有时可赚1个亿。然而,凯迪敏锐地意识到,市场春天即将过去,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才是发展新方向,由此确定了以生物质能源产业为核心的战略转型。

事实证明,当年的选择是对的。如今,在生物质发电领域,凯迪已经研发出了第五代技术,并成长为世界低碳绿色资源领域的领导企业。预计到2020年,凯迪公司将在全国完成200个生物质电厂的建设运营和1018万亩的林地开发,实现年碳减排量超过1亿吨。与此同时,凯迪还乘借“一带一路”东风,大踏步走出国门,业务遍及芬兰、匈牙利、越南、北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目前该领域国际最高标准制定者之一。

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在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必由之路,这让陈义龙信心十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已转移到中国,我们正在进入向阳光要能源、向阳光要材料的全新时代。”